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一切信息都是由驾驶员来反应和控制的。
驾驶员的操作过程即是驾驶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等,把获得的各种信息传送给大脑的中枢控制机构,在这里经过加工处理做出决断后,再将指令传达给执行机构,即驾驶员的躯体与四肢,最后协调完成一系列操作动作。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上述某个环节的失误所造成的。笔者在这里介绍行驶中的车辆如何躲避路上横穿公路者,同向、异向行人及儿童与老人的安全行车“五要诀”。
细观察、准判断,反应千万别缓慢
此语系指行驶中的车辆如何躲避公路两旁的横穿公路者的行车方法。细观察,就是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观察全面、细致,随时注意两侧人行道上及路口、路边行人的动向,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准判断,即大脑要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如对前面路口正横穿公路的行人速度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断,及早采取避让措施,避免因与之抢行而相撞。再如,看到前面行驶的客车停下,就应判断该客车可能有乘客上下,这时就应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反应千万别缓慢,是指当在掌握了横穿公路上的动向后,应迅速做出诸如降低车速、刹车或朝旁边转方向的准备。事实上,判断与反应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能否把握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往往是驾驶员技术与经验的综合反映。
转弯、避让,角度适当
这是指防止车辆与同向行人相撞而言的。机动车与同向行人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多是由于车在转弯时转弯半径太小、驾驶员偏右驾驶,侵占了人行道,撞、刮到道中行人而诱发事故;或者是在会车、超车过程中,方向盘角度过大,致使车辆驶入右侧路边的非机动车道,直接与行人相撞。因此,车辆在转弯或超车、会车过程中打方向盘时角度应严格掌握,以防顾此失彼。
早防对方车占道,遵‘右’驾驶勿逆行
这是针对行驶中的车辆如何防范与异向而行的行人相撞而言。当行驶中发现对向车辆或因超越前车或因其他原因越过道路中心线在自己车前方疾驰而来时,应及早做出相应反应,或减车速,或在道路许可的情况下向右打方向盘躲避,否则会因两车相距太近,来不及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而于慌乱中驶入左侧人行道。有些驾驶员自恃路上车辆稀少、路面宽阔而随意在路上蛇行或肆意逆向而驶,当遇有对面来车或在突发情况下躲避不及时,往往将车驶入左侧人行道与行人相撞。因此,及早防范对行占道车辆,随时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到不逆行行车,是防止自行车与异向行人相撞的较好方法。
路上遇“儿”、“翁”,何“理”也不通
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独自在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而10岁以下的儿童在无成年人陪护的情况下于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10倍还多。老年人体力日衰、行动迟缓,视力、听力日益减退,对路标指示及车辆发出的声、光信息不能及时感知;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或只顾自己走路,对路上车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再者,许多老年人多喜着深颜色衣服,在黄昏或夜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易被发现。而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行走时进退多变,对事物判断与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当其看到车辆驶来时,会出现恐惧、惊慌反应,行动具有盲动性,令驾驶员防不胜防。当发现车前方有老人或儿童在行走时,不能以常规道理待之,应尽可能先减车速,并随时注意刹车,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通过,这时应避免超车或其他莽撞行为,千万不要存在麻痹思想。
病车、酒后与“两超”,撞人、翻车祸自招
当车辆带病上路,或驾驶员酒后驾车,或车辆严重超载、超速,以上几种情况下,要么会因在正常采取措施时出故障而失控,要么因酒后反应迟钝、车速过高来不及采取措施,或车载量过重致刹车失灵而撞人撞车。凡此种种,导致驾驶员丧失防范能力或来不及防范。预防方法是驾驶员要养成遵章驾车的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及时检查与保养车辆,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做到安全行车。
车祸的发生是人、车、路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一人类灾难是我们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驾驶员,注意吸收并借鉴他人的行车经验与教训,苦练技术,才熟能生巧。而任何在驾技上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甚至夜郎自大者,车祸往往也最钟情于他。